.

眼底检查方式的差别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眼底检查就是通过眼底镜、OCT影像检查、眼底照相等多种方式观察眼底情况的检查方式,是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

由于许多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病、肾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会发生眼底病变,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健康危害较大,所以通过检查眼底可以提供很多重要的诊断资料。临床上眼底检查的方式有好几种,具体的差别如下:1.眼底镜检查

去过眼科就诊的人,相信对眼底镜大多不陌生,有不少人在门诊就诊时就做过。医生通过眼底镜这种医疗装置,观察病人的眼底情况,通过直观可以发现眼底血管改变,例如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渗出、裂孔、脱离等。

尽管眼底镜检查简便、直观,但也有不足之处,一些细微的或者早期的眼底改变,通过眼底镜可能难以察觉;另外,眼底镜检查由医生文字记录观察所得,缺少直观的影像记录。因此,眼底镜检查如今主要作为眼底检查的基础项目,在眼科体检中也是普查的一个项目。当医生通过眼底镜检查发现异常,或者结合病人年龄、疾病、症状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其他的眼底检查项目。2.OCT/OCTA影像检查

OCT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眼底成像系统。这种检查方式可以呈现类似于活体下的视网膜解剖结构。

在检查中,通过近红外线光扫射到人眼底,通过人眼底视网膜、不同细胞层的反射波的不同,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并成像,能反映出人眼的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的图像。值得一提的是,检查中使用的是近红外线光,与CT不同,不含辐射,对眼底不会造成损害。而OCTA,指的是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即在OCT基础上还能观察到眼底血流的影像检查方式。用于黄斑的OCT/OCTA这种眼底检查,主要是为了查看黄斑部显微结构有无出现异常改变,明确是否患有视网膜、视神经疾病,如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等,可以根据此项检查的结果,发现具体病症,进行对症治疗。3.眼底照相

眼底照相是眼科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其原理就是用一种特制的照相机记录眼底镜下所看到的景象。眼底照相能够通过窄角、广角等不同角度,观察到视网膜中央及周边不同区域的图像,发现出血、渗出、血管瘤、视网膜变性区、视网膜裂孔、新生血管、萎缩斑、色素紊乱等改变。

前面提到过,眼底镜检查时,医生也能观察到眼底的这些变化,但是无法全面通过文字记录。当病人过段时间复查时,缺少客观的参照对比,无法准确判断病情是否有改变。而经过眼底照相,就可以通过一张照片进行记录了。通过对比前后检查时间点上眼底照片的变化,就可以发现病情变化的细微改变,在许多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荧光血管造影

是指眼底的荧光血管造影,又可分为脉络膜血管造影和视网膜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时将能够发出荧光的造影剂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经过循环至眼底血管时,用激发光来产生荧光,并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管循环的动态过程。

这种检查方式可以观察眼底血管微细的变化,从而为多种眼底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医治和预后评估提供参照。人们常说透过眼睛可以窥见人的心灵,而对健康来说,眼睛则是观察疾病的窗口,其中眼底检查,就是发现和检测某些疾病的一个简单又无创的方法。人体很多慢性疾病在早期,会出现受累器官的血管特别是微血管提前发生异常,但是从外表很难被人们所发现。而眼底视网膜的血管丰富,是全身唯一可以在直视下无损伤地动态观察血管的部位,医生借助仪器可以直接观察人体视网膜上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这些血管的分布和状态可以评估其全身血液循环的健康状况。因此,作为最佳的观察窗口,视网膜血管长期以来在全身微小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预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如此。

临床上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而这些疾病都与人体微血管病变有密切联系,眼底可以成为监测它们的“窗口”,所以眼底检查结果也就成为了洞察糖尿病患者眼,肾,心脑健康的晴雨表。

通过眼底视网膜窗口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是肾小球和视网膜的共同结构基础,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会影响全身血管,其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殃及的靶器官为:眼睛、肾脏,相应的损伤可导致患者不可逆失明、终末期肾损伤,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定期眼底检查,是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KD)最有效的手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但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糖尿病患者忽视。

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及发病年龄明显相关。86%的年轻发病者及1/3的老年发病者的失明由DR所致。病程越长发生DR的风险越高,20年以上病程的糖尿病,增生性DR发生率达40%~60%,但一旦进入增生期则往往意味着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DR的基本病理过程本质上是微血管的病变,通过检眼镜检查发现眼底有特征性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斑、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病变等病理改变即在临床上诊断为DR。表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临床分级标准

以上临床分级标准中非增生性病变到增生性病变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每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但总的来说,非增生性病变通过积极治疗,有可能控制或逆转病变的发展,保护视力不受损害,而一旦进入增殖期,病变往往是不可逆的,容易造成明显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所以眼底检查对早期发现和防治DR非常重要。

糖尿病肾病(DKD)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众多的晚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无疑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产生巨大医疗花费的并发症。据估计,2%~40%的糖尿病患者可进展为肾病,而这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视网膜微血管直径变化是糖尿病微血管功能紊乱的标志。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严重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显著相关。我们已经知道微蛋白尿是DKD的最佳预测指标,而研究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与视网膜微血管直径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在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时发现,视网膜小动脉的狭窄与蛋白尿有关,视网膜小静脉的直径可以预测蛋白尿和肾功能受损。所以临床上如果我们通过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一定要注意筛查DKD,及时让患者进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检查并评估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了解患者的肾脏健康状况。通过眼底视网膜窗口预测心脑血管风险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者的眼底可以出现视网膜血管痉挛、变细,视网膜动脉反光带增宽,动静脉交叉压迫等改变;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进而出现动脉血管硬化非常常见。高血压、动脉血管硬化无疑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眼底视网膜可以预测心脑血管风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直被认为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并增加全因病死率,(1)视网膜和脑血管在解剖、生理特征上具有相似性,推测根据眼底视网膜情况可以预测脑血管疾病。研究发现DR对脑卒中发生风险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轻度非增生性DR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脑卒中发生风险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黄斑水肿和棉毛斑和硬性渗出物对脑卒中发生风险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常规视网膜检查对于预防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全身血管有一定关系,当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动脉有狭窄与硬化的时候,提示周身血管有改变。有统计表明,眼底改变以视网膜动脉硬化为主的患者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文献报道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越高,高脂血症发病率越高,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主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等)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因此对于本身就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易患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既然眼底检查对糖尿病患者及早发现眼、肾、心、脑并发症如此重要,因此强烈建议确诊糖尿病以后,一定要马上、当时、立即去约一个眼科大夫看一下,详细地查一下眼底,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大有益处的。

CCTV健康之路:拍一张眼底照片,就能帮你查清全身问题!

一张眼底照片,可筛查出80%的眼病

《眼底照相技巧与彩图解读》

内容介绍

眼底照相技巧与彩图解读4本书相比市面上其他眼底病图谱的特点为:讲述彩色眼底照相的操作技巧。帮助操作者更好掌握正确照相技术,获得清晰和高质量的眼底彩照。并规范操作标准,以便充分记录患者眼底病变。2.本书也是一本具有特色的眼底病图谱,眼底病彩图上以各种箭头或星号等对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例如出血、渗出、棉绒斑、浆液性脱离等等)进行标注,并在图例中对其作出详细的描述,医院、年轻医师阅读学习,以便更好地、正确地拍摄和解读眼底彩图。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ghaowang.net/bbyx/12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