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防治专家共识告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DR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为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内分泌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年版)以及我国和欧美等国DR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及主要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制定适合我国内分泌医师参考的DR防治专家共识。

1DR的危险因素

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或明显血糖波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肾病(DKD)、妊娠、肥胖、易感基因等。

研究提示胰岛素抵抗为DR进展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代谢危险因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下降也是严重DR的危险因素。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泌乳素、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

2DR的筛查与转诊

DR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显著减少失明的风险,部分DR或DME患者可以无症状,因此医师必须重视且积极开展DR筛查并及时管理(图1)。

1筛查

DR为糖尿病高度特异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但糖尿病患者也是其他眼部疾病早发的高危人群,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因此推荐糖尿病患者首次全面眼部检查在眼科进行,眼部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视力、眼压、房角、虹膜、晶体和眼底(观察: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等。

1筛查方法

共识推荐内分泌科医师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筛查DR,同时建议内分泌科医师和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共同阅片。但是应当指出,免散瞳眼底摄片不能完全替代全面的眼科检查,譬如无法有效筛查DME。

若出现严重的DME或中度非增生期以上的DR征象,建议在眼科医师处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超声检查。部分糖尿病患者瞳孔过小或患有白内障时,免散瞳眼底照片的拍摄质量常不达标,这时应转诊至眼科进一步检查明确眼底情况。

2筛查时机

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1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必须进行第一次DR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则建议在确诊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有发生发展的风险,应于计划妊娠和妊娠早期进行全面眼科检查。

特别指出,妊娠期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发生DR的风险不增高,因此孕期不需要进行眼底检查。另外,DR和DKD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诊断DKD时需参考是否伴发DR,因此2型糖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者需检查有无DR。

3筛查频率

1型糖尿病患者开始筛查DR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次,2型糖尿病无DR者推荐每1~2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DR,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轻度NPDR患者每年一次,中度NPDR患者每3~6个月一次,重度NPDR患者及PDR患者应每3个月一次。

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后建议在妊娠各期和产后1年内监测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变化。如果DR持续进展,应该交由眼科医师给予更频繁的随访和相应处理。

2转诊

将进展期视网膜病变患者转诊至眼科,获得有效、及时的治疗,是预防失明的重要环节。

转诊指征及推荐时间节点:

(1)如果存在以下初筛结果,需及时至眼科就诊:无DR、轻度NPDR、无DME于1年内至眼科诊查;中度NPDR、非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于3~6个月内至眼科诊查;重度NPDR、PDR、非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需立即至眼科诊治。

(2)如果发现以下情况需当天急诊转至眼科就诊:突然的视力丧失;视网膜剥离;视网膜前或玻璃体出血;虹膜红变。

3DR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期

DR主要临床表现为:DME,包括黄斑区域弥漫性或局灶性的血管渗漏,其常由渗出性改变导致,包括脂蛋白渗漏(硬性渗出)、血液(点状出血等);进展性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血管迂曲和血管畸形,最终导致异常毛细血管生成;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荧光造影常显示无灌注,是公认的潜在致盲并发症,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4DR的预防和治疗

DR是可防、可控、可避免致盲眼病中的首位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DR研究组和DR早期防治研究组的研究结果证实,DR患者定期随诊,接受必要、适当的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

1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应该早期进行眼底检查,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掌握DR危险因素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有效的随访计划,进而达到DR的早防早治。

强调常规眼底检查及每年随访的重要性,早期、及时管理效果最佳。指导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是防治DR及其进展的关键。若出现视网膜病变,需要转诊至眼科进一步治疗。

2代谢紊乱的控制

大量证据显示纠正代谢紊乱可改善DR状态,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及调节血脂是防治DR的基本措施。

1血糖的管理

血糖的波动以及低血糖会加重眼底改变,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或延缓DR的发生及进展。推荐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科学降糖,同时重视降糖的速度与幅度。

2血压的控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对1型及2型糖尿病的DR发生或进展有保护作用,无论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还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HbA1c>7.5%的患者均可延缓DR进程,针对HbA1c≤7.5%的患者尚需更大样本更长期的研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增加DR恢复或改善的可能性,但对眼病进展未见明显作用。RAS阻断剂在DR中独立于血压之外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并不十分确定。

共识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RAS阻断剂为首选药物,但不推荐RAS阻断剂作为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预防视网膜病变的药物。

3血脂的调节

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轻度NPDR患者,可采用非诺贝特治疗。非诺贝特在调节脂代谢紊乱、炎症、氧化应激、血管新生和细胞凋亡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可能与改善DR的发生发展相关。

3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治疗对DR的发病及进展无明显影响。需指出,DR不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禁忌证,该治疗不会增加糖尿病视网膜出血风险。

4针对DR的内科治疗

1改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血流量

羟苯磺酸钙]能降低血液的高黏滞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能减轻或阻止视网膜微血管的渗漏,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阻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临床证据显示其可改善早期DR,如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对中重度DR的效果等待进一步证实。

2中医中药治疗

研究显示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和复方血栓通胶囊等一些中药对DR有辅助治疗作用。但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药物的中医证型,应该规范使用。

5眼科治疗

1.根据DR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DME来决策是否选择激光治疗,必要时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2.DME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6妊娠合并DR的治疗

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妊娠会加速DR的发生和发展,激光光凝术可用于治疗孕期重度NPDR和PDR。

综上所述,DR患病率高且危害严重,筛防工作极为重要,早筛早防可减少DR失明风险。未来可通过内科与眼科合作,免散瞳眼底相机的普及、远程读片、人工智能等手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DR筛查和分级诊疗模式,以期达到延缓DR的发生发展,降低失明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年4月第10卷第4期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ghaowang.net/lctx/7998.html